2)第七百一十四章老尚书荐才_明末之力挽狂澜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才是己方最佳追击良机,只可惜当时朝堂上下,谁也没看出来皇太极的虚兵之计,以至于白白错过机会。

  如今皇太极已回辽东数月有余,手下清兵士卒也早已重整旗鼓,休整完毕,此时与清兵交战,洪承畴心中实在没有必胜把握。

  洪承畴对上农民军,几乎百战百胜,这是不假,但卢象升当初对农民军也是所向无敌,结果却中了清兵的埋伏而大败亏输,天雄军一战尽墨,卢象升自己也战死沙场,卢象升的前车之鉴就在眼前,洪承畴又哪里有必胜清兵的信心?

  有句话说,见过贼吃肉,没见过贼挨打。

  崇祯看赵无忌率领数千人激战皇太极数万人,却胜得轻松,以此推之,便以为洪承畴率领十万人,理应也会轻松战胜败退回辽东的清军残兵。

  崇祯久居深宫,不明外界的局势,但崇祯不明白,不代表洪承畴不明白。

  洪承畴心中可是犹如明镜一般。

  那赵无忌的兵,可是普通的兵?

  人人全身从上到下,都是一身铁甲,那陌刀连人带马都能砍成两段,那火枪相比官军用的鸟铳,也是射得又远又毒,就连赵无忌军中使用的火炮,射程和威力也是明军常用火炮的好几倍。

  更不用说赵无忌手下那数千重甲骑兵了,洪承畴一眼瞄上去,便知道这绝对是个烧钱的玩意,这数千重甲骑兵,从武器装备到日常训练,一年没有十万两银子,绝对养不出来。

  而十万两银子,省着点花,都足够五六万大明官军的开销了。

  能比么?不能比。

  抛开具体的兵力上的差距,单纯与赵无忌这个人相比,洪承畴也觉得,自己不如其远矣。

  就看赵无忌那层出不穷的妙计,以及异想天开的发明,洪承畴就只能甘拜下风,自愧不如。

  阿济格,多铎,多尔衮,皇太极,哪一个都不是那种没有头脑,只知冲锋陷阵的猛将,尤其多尔衮和皇太极,更是老谋深算,诡计多端,在与明军的交锋中,占尽上风,令明军吃足了苦头。

  然而他们也接二连三地败在了赵无忌的手中。

  一次两次可以说是偶然,但是三次四次取胜,那只能说明赵无忌确实是凭着实力,直接碾压了对手,没有任何的侥幸因素。

  孙子兵法曰兵者,国之大事,死生之地,存亡之道,不可不察也。

  拿着十万西北军去和皇太极作战,胜利也就罢了,一旦战败,大明北方将再无可用之兵,成为不设防的区域,到时一旦清兵再度入侵,又或是农民军死灰复燃,那后果均都是不堪设想。

  这就是步兵对上骑兵的悲哀,也是农耕民众对上游牧民族的悲哀。

  步兵对骑兵,最多小胜,由于机动力上的差距,几乎无法扩大战果。

  而步兵一旦战败,则注定是一场毁灭性的全军覆灭,因为两条腿的溃兵,跑不过四条腿

  请收藏:https://m.k22v.com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